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古代祭祀先辈和扫墓的日子,时至今日,清明节的重要性依旧不减。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说是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介子推(春秋时期人物)在民间流传扫墓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清明节作为扫墓行为的标志,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在秦代,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坐蓐时丧生的《史记》中记载的寡妇节,唐代则在这个日子里,被总称为“寒食节”的时期发扬其规模,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从延续甚至到二十四小时、发扬到集体、群众性的盛大社会活动。
此外,清明节在民间还有许多和生活相关的传说。妈祖是海上航运的信仰之一,相传一次清明节,当地渔民在海上遇到极强风浪,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直到他们意识到“清明前后,神灵降临”,大家便集体祈祷妈祖庇佑,结果奇迹出现了,海上风平浪静,众人船只获救。从此,清明成为妈祖四大祭日之一。
还有一些与柳树有关的传说:清明前夜或清明节早上,人们会去采撷柳条,编成柳条人、柳环、柳鸟等物品,这是为了消灾祈福,寓意“把病降于柳,带病化成柳”。柳树叶也有悬铃木之美称,喻示着善哉行逢光明,正义衡量往事。这些传说,不仅赋予了清明节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深化了节日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