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伊人”常被用来形容一种令人神往、期望的美妙生活或神秘的女性。春节期间,朗读春联、吟诵诗词是中国文化传统,很多人对古诗中涉及的“伊人”一词充满好奇。
最典型的莫过于唐代杜甫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伊人想像,几时迁移。)”。这首诗中的“伊人”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借用了“想像”“迁移”之意,表达杜甫对于岁月易逝、宛若流水的深深忧虑。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杨花何落,飞絮飘迁?)”这首诗中“伊人”也是表达了白居易对于人生离别的婉惜和哀伤之情。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伊人已成空”则是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无奈和遗憾。
总的来说,“伊人”一词在古代诗词中经常以传统形式藏锋敛翼地表示作者对某种情感或景象的隐晦讽刺、借指或赞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因其意境优美,或因其语言深邃流畅。即使在现代汉语之中,“伊人”这个意象在日常生活和网络用语里依然充满了梦幻和神秘的色彩。